新的学期,学校将继续推进“双减”工作,以课堂为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让每个生命在课堂上绽放美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重点突破语文单篇阅读教学,阅读、作文教学短板,重点提升数学计算、审题、思维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扎实有效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要“深”。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备课要以学生素养为导向,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设计教学活动。本学期,教学部门将根据集团的统一要求,继续“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的方式,并加强“手写备课”教师的管理。
2.上课要“实”。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高效”也一直课堂教学的追求,要达到“高效”,更要在“实”处下工夫。本学期,所有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采用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留出学生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具有生长力的课堂。
3.作业要“精”。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布置要做到“控量”“保质”,就必须探索作业的设计。本学期,学校将结合吴江区第四届“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比赛为契机,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加强备课组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拓展性作业。继续严控学生的作业量,利用延时服务时段,加强作业辅导,提高作业效率。
4.教学要“活”。只有“活泼”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活”起来,教学才能更加有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丰富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5.检查要“细”。本学期学校教学部门将细化“七认真”工作检查与反馈细则,加强巡课力度,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加强教研组和各个年纪备课组教研活动的管理,及时了解教研活动的现状,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二、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寻求强课提质方法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坚决纠正课堂纪律涣散、课堂教学随意等失范行为,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敬畏感,教学执行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每节课10—15分钟的练习时间,把“讲”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让学生有事可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研组“人人开课”“一课三磨”活动,通过一线课堂的面对面指导,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倡课堂中要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动手探究的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赛课展示课活动,锤炼自身教材的解读能力,凸显学科特点;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实现一课一得,教学内容的聚焦;强调教学活动的充分展开,建构学生参与度高的真课堂。通过写学习心得,交流反思,学习分享等形式,让更多的老师学会思考。把更多的专家、集团内的骨干教师请进来,为学校各学科进行系统诊断,为教师进行一对一把脉,锻炼教师的自信力,找出自身问题,借他人的眼睛反思自己。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本学期结合“一课三磨”“人人开课”“新教师展示课、汇报课”“师徒结对同题异构”等活动各学科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主题化研究研讨互动。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参与性及当堂检测情况来评价课堂的质量。
4.抓学科素养,以赛促学。结合集团的教学质量提升安排及活动,扎实开展学科素养活动。语文学科组织好书写、阅读、习作、口语表达(讲故事、演讲)、整本书阅读等竞赛,数学学科组织好计算、解决问题、讲题等竞赛,英语学科组织单词闯关比赛、阅读理解、听力、书写等竞赛。开展优秀作业展评,包括寒假特色作业展,优秀笔记展、日记练笔等展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学科各类竞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优秀学生搭建一个拓宽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的平台。
6.培优补弱,分层教学。关注前30%学生和后30%学生的发展。一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低起点,严要求,从基础抓起,从学习行为习惯抓起,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进。针对前30%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吃饱,还要吃好。二是各级部制订培优补弱计划,做到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地点,定培训教师,定培训内容,定培训目标,定培训措施。
7.主题活动,提升素养。本学期继续开展好“先蚕书苑”系列活动,结合年段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源,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各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总体素质
1.学习新课标,重构新课堂。强化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领悟,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各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形成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准确把握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实质,把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主题教研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力量,集众人之力使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研究主题、定发言人(教师轮流),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敢说、爱说、会说,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新闻、照片,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至少两周一次,其他学科每学期不少于4次。
学期初制定切实有效的学科教研组计划,按规定落实,结合校“人人开课”“一课三磨”“师徒结对”等活动,针对教师的薄弱能力,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让每个老师都卷入进来。针对教材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作业批改与设计能力、课程整体实施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以赛促练,有评有奖。
各学科教研组组织老师收集、研究题型。
3.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营方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对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精准培养,通过每月一课、教研活动指导、教师素养打卡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方面提高授课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师父听课评课,持续关注与指导的力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新的学期,学校将在“双减”背景下,聚焦课程改革,立足课堂变革,让课堂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乐园。
附:24-25(一)教务处活动安排
9月
1.暑假作业推送、展评
2.新生课堂常规养成训练
3.新教师了解性听课,师徒结对开课
4.人人开课
5.七认真检查,不公布年级。新教师全查。
10月
1.检察教研手册,重点是听课记录
2.新生展示课堂常规养成情况
3.七认真重点检查备课和作业
4.上岗三年内青年教师开课
5.人人开课
6.金秋体育节
11月
1.七认真检查,备课、作业
2.五六年级学科素养比赛。语文先蚕书院活动,数学解决问题专项比赛,英语作文比赛
3.精品作业检查
4.骨干教师开课,青年教师开课
5.人人开课
12月
1.七认真检查,备课、作业
2.三四年级学科素养比赛。语文先蚕学院活动,数学计算专项比赛,英语口语交际活动
3.党员开课,青年教师开课
4.人人开课
1月
1.七认真检查,备课、作业
2.一、二年级素养比赛。语文先蚕学院活动,数学口算比赛,英语写字比赛
3.检查研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