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一般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提示语,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田字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三、四、六、八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在一、四、七、八单元课文后,分别安排了一篇口语交际,八个单元都安排了一篇习作。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每个语文园地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栏目。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个“快乐读书吧”。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了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三、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
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点 | 课时数 |
一 | 9/2~9/6 |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 书法 课外阅读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
| 7 |
二 | 9/9~9/14 |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语文园地一》 课外阅读
| 明白“在学习生活中,不懂的问题要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道理 。 感受到习作的兴趣、乐趣,初步树立表达的自信。
3 . 能选择一个方面,先说后写,把同学的特点介绍清楚。
| 9 |
三 | 9/18~9/20 (中秋节) | 4.《古诗三首》
|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 4 |
四 | 9/23~9/29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书法 课外阅读 《秋天的雨》
| 1.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 9 |
五 | 9/30 (国庆节) | 《听听,秋的声音》
| 1.边读边想象,与同学交流所听到的秋声,领悟诗文的大意。 2.能用联系生活、借助音频和近义词的方式理解诗歌意思。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 2 |
六 | 10/8~10/12 |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 书法 8.《卖火柴的小女孩》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想象,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 7 |
七 | 10/14~10/18 |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外阅读 《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 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变化历程,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借助关键词句,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尝试借助路线图讲故事,感受红头旅行的惊险。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关注标点符号、提示语,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 7 |
八 | 10/21~10/25 | 《语文园地三》 课外阅读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 1.理解预测是有根据地猜想,学会运用预测的几个方法。 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推测并说出理由,可以续编故事。 | 7 |
九 | 10/28~11/1 | 《小狗学叫》 《口语交际》 《习作:续写故事》《语文园地四》课外阅读
| 看清图意,练习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有条理地续写故事。 2. 会用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3.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故事编写的生动有趣。 | 7 |
十 | 11/4~11/8 |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 1.认识翠鸟,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2.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 7 |
十一 | 11/11~11/15 |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17.《古诗三首》
| 迁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观察方法来描写自己所观察事物或场景中的一个最美镜头。 2.能在习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培养积极写作的兴趣 | 7 |
十二 | 11/18~11/22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书法 课外阅读 19.《海滨小城》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祖国的 美丽、富饶,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 美景 。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初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 7 |
十三 | 11/25~11/29 |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书法 课外阅读《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 21.《大自然的声音》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 2.能抓住文章关键句,借助思维导图,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 7 |
十四 | 12/2~12/6 | 课外阅读22.《读不完的大书》 23.《父亲、树林和鸟》
|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 7 |
十五 | 12/9~12/13 | 《口语交际》 课外阅读《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七》
| 1.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 象或问题,引发自己的思考。 | 7 |
十六 | 12/16~12/20 | 24.《司马光》 书法 课外阅读25.《灰雀》
| 1.了解故事大意,能讲述故事。 2.感受司马光急中生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课文,关注标点和人物动作、神态,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 | 7 |
十七 | 12/23~12/27
|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书法 课外阅读 27.《一个粗瓷大碗》
|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点头激烈的句子。 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感受白求恩的品质。 | 7 |
十八 | 12/30~1/3 (元旦) | 《口语交际》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书法课外阅读
| 1.回忆自己玩得最高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游戏过程。 | 6 |
十九 | 1/6~1/10 | 期末复习 | 7 | |
二十 | 1/13~1/17 | 期末复习 | 7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低语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