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数学一年级教研工作计划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日期:2024-10-15 13:16:03  浏览量:0

教学计划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故而撰写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它能明确教学目标和进度,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同时,可提前规划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遵循数学学科特点:遵循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同时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旨在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正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步接触,我发现这些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们,对周围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图形等具体形象来帮助他们建立数的概念和理解数学运算。例如,通过数小棒、摆积木等活动来认识数字和加减法。

(二)学习基础

1.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数、认识简单图形等,但这些知识往往比较零散,不够系统。

2.学生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但对于数的大小、顺序等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3.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经验,如购物时认识货币、玩游戏时数数等,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

(三)学习能力

1.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一般只能保持15-20分钟左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儿歌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中。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基础薄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即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的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体例设计、素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进一步优化数学学习的路径,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二)内容编排

新教材一年级上册共编排了5个教学单元,其中4个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1个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此外,还编排了3个综合与实践活动。具体单元安排如下:《0-5 的认识和加减法》:重新划分了10以内数的认识段落,并将认数过程与加减法的学习紧密结合。

《6-9的认识和加减法》:继续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并学习相关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完成10以内数的全面学习,并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11-19》:单独编排一个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并穿插不进位的十几加几和不退位的十几减几。《图形的初步认识(一)》: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简单的立体图形。教材增加了图形的拼组与分解等具体的操作、观察活动,同时结合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设计多种多样的互动游戏,以丰富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直观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新教材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共编排了“数学游戏分享”“生活中的位置”和“好玩的抢‘10’”等3个综合与实践活动。每个活动都围绕相应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删去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将其移至一年级下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缩减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感悟加减运算之间的联系。

(三)教材编写特点

卷首增加“编者的话”:以编者的口吻,将学生引入有趣的“数学乐园”,简要介绍本学期的核心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主题情境图:在每个单元的起始页增加单元主题情境图,情境的素材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开启新的学习旅程提供丰富的话题。

强化回顾反思与评价:在每个单元的末尾和每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前编排“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客观评价。重新设计“复习”编排体例:将“复习”活动分成四个板块一一

“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素材选择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新教材注重选择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素材,以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落实幼小衔接的要求,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