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课题202409学习资料
日期:2024-10-29 17:40:14  浏览量:0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在学上指导学生修养品格, 做事即修养, 修养即做事, 由做事导人做人”, 由此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观,他还说“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由此看来,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开始真正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健全公民”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期。

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融合公民教育,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熏陶,帮助他们的德育得到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的科学课堂大多是以探究实验为主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何在学会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公民教育还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公民教育意识不强,法制民主观念比较单薄;第二是忽视做“真人”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求真的科学意识培养 。其三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往往还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还是教师主宰课堂。改变这种在学科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的状况,是学科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具备民主精神。杜威曾经所说:“民主不能孤立的存在。它要求必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都出现民主的方法来支持它。”学校中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富有民主精神的教师。教师的民主精神首先直接表现为课堂教学民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合作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合格的教师就没有合格的公民教育。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深刻把握教育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切实认识到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培养健康的公民,而不是教书。教师要认识到合格的社会的建设者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感、积极向上的情感,然后才是富有的知识,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教育真正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细致地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保守,要不断创新并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