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 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情表达不是太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还不够,对已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常见的音乐术语符号较易混搅,如“渐慢渐强”、“升降号”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五、教学进度:
周次 | 教学内容 | |
第1周 | 唱《好一个土娃子》 | |
第2周 | 听《草原小姐妹》 | 唱《草原赞歌》 |
第3周 | 听《童声里的中国》 | 唱《银色的桦树林》 |
第4周 | 听《森林狂想曲》 | 唱《绿色的祖国》 |
第5周 | 听《京调》 | 唱《梨园英秀》 |
第6周 | 听《急急风》 | 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
第7周 | 听《田园交响曲》 | 唱《田野在召唤》 |
第8周 | 听《踩山花》 | 唱《让中国更美丽》 |
第9周 | 听《蓝色多瑙河》 | 唱《划船歌》 |
第10周 | 听《海滨音诗》 | 唱《外婆的澎湖湾》 |
第11周 | 劳动节放假 | 唱《拔根芦柴花》 |
第12周 | 听《花鼓》 | 唱《凤阳花鼓》 |
第13周 | 听《爱的喜悦》 | 唱《左手右手》 |
第14周 | 听《第一交响曲》 | 唱《萤火虫》 |
第15周 | 听《百鸟朝凤》 | 唱《一只鸟仔》 |
第16周 | 听《一只鸟仔》 | 唱《斑鸠调》 |
第17周 | 总复习 | |
第18周 | 期末考查、成绩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