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课题202410学习资料
日期:2024-10-29 17:45:13  浏览量:0

  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科学课程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挖掘蕴含在课程内容中的民主与平等、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法治等公民意识和价值观,并注意运用公民教育的有效策略开展教学。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相应的培养合作能力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彼此合作,并在实际情境中训练,让学生将合作能力运用到实际范例中去。这需要学科教师秉持育人理念,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发现,做到有心发现、有机结合、有效利用。

如在六年级《电和磁》一课中,这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单元起着总领和铺垫的作用,第一课的内容又不会很深入,如何将简单的内容划为科学知识,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能够有问题可问,带着第一课的问题去探究接下去的教学内容。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群体认同感

    科学课堂的评价方式大致由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组成,并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对于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回答都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能减少学生对彼此的反感,不会因为某一个问题回答错误而其他同学回答正确增加心理负担,使学生群体认同感增强了。

     特别是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更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对群体的认同,这里的群体既指小组也指全班同学。如在四年级《动物的卵》一课中,探究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并画在记录单上,每一组只有一张实验记录纸,在观察的过程中,每一组的组员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同学观察到了胚,有的同学认为没有,有的同学观察到了系带,有的同学认为只是蛋白的一部分;他们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有的同学喜欢用手摸,有的同学会用放大镜,所以每位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用他人的方法再一次尝试,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群体认同感,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于如何培养公民,陶行知先生认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通过自治“学生可以养成三种主要习惯:一是对于公共幸福养成主动的兴趣;二是对于公共事业养成担负的能力;三是对于公共是非养成明了的判断。”自治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合格公民必不可少的主动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理性思维。在一个学年初始课,通过每个班级实行民主管理培养自治能力。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自己信任的课代表,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讨论确定科学课堂管理的各项条例,不仅使科学课堂制度化,还能提高学生自由、民主、平等的意识。

     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从很多细节出培养,如在三年级学习观察树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捡树叶也一活动,突出捡这个字,目的是告诉同学们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珍惜它们,不应乱采还没掉落的树叶。在六年级《环境和我们》这一单元,涉及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面临的种种问题,如淡水资源短缺、白色污染、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等,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作为祖国的未来花朵,肩负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如果条件允许,还能带学生去附近的环境走走,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更大程度得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