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学习了陈晓旭、王玉龙撰写的《“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文献,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梳理如下:
一、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要。
“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教学方法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目的。推动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进一步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此之外,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也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其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体能,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体育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推动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三、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在于强化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对健康和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四有”好老师,这些“四有”好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