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四五”课题《2022/X/02/004/05》:课题学习资料202311体育课程思政特点
日期:2024-06-03 16:50:01  浏览量:0


   一、育人程度高,育人方法多。“无体育,不教育”,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学校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从身体的基础角度审视,身体的存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从育人对象看,涵盖各级各类学校、各年龄阶段、各个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思政覆盖范围极其广大。

   “内容多,手段丰”。体育课程主要是以各种体育项目为课程内容,目前夏季奥运会大约有300多个项目,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多达977项,加上冬季奥运会项目,除去一些不易开展的项目,依然可以看到体育课程具有极丰富内容,可以在陆地、冰上、水上、草上、空中为媒介进行运动。

   二、育人途径乐,育人体验深。“玩中学,练中乐”。体育具有游戏的天然特点,游戏又是人的天性,在玩中学运动技术,在练习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克服生理惰性,激发心理品质,在“运动快乐”中培育品德,这是一条学生乐于接受的育人途径。

   “强筋骨,健身心”。体育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大肌肉群参与的身心运动,否则难以称为“体育”。身心参与,亲身体验,走、跑、跳、投、健身、健美等任何一项运动都会使人热血沸腾,刻骨铭心,改造形体,锤炼意志。即使是看似“绵缓”类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外合一”运动也足以让人体验“酸痛”难忘。

   三、育人思想丰,育人价值高。“内涵深,思想高”。体育运动集体项目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明确的竞赛规则是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竞赛和训练中克服自身生理和心理极限是拼搏精神的锤炼,传播健身知识和技术,带领身边人和更多人健康是一种责任担当的品格,优秀中华传统体育的习练有助于传播正能量,树立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挫愈勇,意志坚”。竞赛有时是体育的代名词,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体育就需要一种竞争拼搏精神,特别是同场对抗体育,是一种极好的挫折教育。面对输球,输掉比赛,要敢于接受挫折,奋起直追,培养人坚定意志和不懈精神。

                                                      文献参考:南阳师范学院网站“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