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开端,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一 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意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把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教材仍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还有十多篇“你知道吗”和一些思考题,主要让学生接触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联系的一些简单知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教材有计划地在每一册中安排了 “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相互间隔出现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理、判断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安排了九个单元的内容:《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垂线与平行线》
《整理与复习》。一个探索规律《简单的周期》。两个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和《怎
样滚得远》。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领域: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还有一个探索规律《简单的周期》和一个附录《混合运算》。
“图形与几何”领域: 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升和毫升》《观察物体》《垂线与平行线》。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2个单元,包括《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和《可能性》。“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两个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
与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
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
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通过试验游
戏等活动,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8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鼓励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和需求进行创造性教学安排。为了保障学生获得足够的课堂作业练习与书写时间,建议本学期内课堂作业本作业次数应达到或超过40次。以下是对各单元教学课时及课堂作业本完成次数的建议性安排,旨在为教师提供灵活调整的空间,以更好地适应实际教学需求。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课堂作业 (建议) | 备注 |
1 | 9.2~9.6 | 认识升 | P4第4题 | 9.2 开学上课 |
认识毫升 | ||||
升和毫升练习一 | P6第8,10题 | |||
升和毫升练习二 | ||||
机动(1课时) | ||||
2 | 9.9~9.14 | 除数是整十数口算和笔算 | P10第3题 | 中秋放假 |
除数是整十数笔算 | P10第7题 | |||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 | P11第11题 | |||
四舍五入试商 | P11第12题 | |||
四舍五入试商练习 | ||||
机动(1课时) | ||||
3 | 9.18~9.20 | 机动(1课时) | P15第5题 | |
连除实际问题 | P16第7、10、11题 | |||
连除练习 | ||||
4 | 9.23~9.29 | 四舍调商 | P16第15题 | |
五入调商 | P16第14、18、19题 | |||
调商练习(1) | P16第20、21题 | |||
调商练习(2) | ||||
商不变规律 | P20第3题 | |||
5 | 9.30~9.30 | 机动(1课时) | P21第7题 | 国庆放假 |
6 | 10.8~10.12 | 有0的除法 | P21第10题 | |
整理与练习(1) | P22第12、18题 | |||
整理与练习(2) | P22第19题 | |||
机动(1课时) | ||||
观察物体一 | P22第16题 | |||
7 | 10.14~10.18 | 观察物体二 | ||
观察物体三 | P22第17题 | |||
观察物体练习 | P26第8、10题 | |||
机动(1课时) | P27第3、4题 | |||
机动(1课时) | ||||
8 | 10.21~10.25 |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 P28第6、9题 | |
数据的分段整理 | P37第8题 |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 | P52第7、8题 |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 | P61第2、3题 | |||
机动(1课时) | ||||
9 | 10.28~11.1 | 平均数 | ||
平均数练习 | P61第5、7、9题 | |||
机动(1课时) | ||||
解决问题的策略(1) | ||||
解决问题的策略(2) | P62第11、13题 | |||
10 | 11.4~11.8 |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 | P63第14、15题 | |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 | P72第1、2题 | |||
机动(1课时) | P72第5题 | |||
机动(1课时) | P72第6题 | |||
可能性的大小 | ||||
11 | 11.11~11.15 | 可能性的练习 | ||
机动(1课时) | P72第9题 | |||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 P72第3、4题 | |||
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 P72第7题 | |||
三步计算练习 | ||||
12 | 11.18~11.22 | 含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 P72第12、13题 | |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 P75第1题 | |||
机动(2课时) | ||||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 ||||
13 | 11.25~11.29 | 角的度量 | ||
角的度量练习 | ||||
角的分类的画角 | ||||
角的分类的画角练习 | P75第3题 | |||
机动(1课时) | ||||
14 | 12.2~12.6 | 认识垂线 | P75第5题 | |
画垂线 | P75第6题 | |||
认识平行线 | ||||
机动(1课时) | ||||
15 | 12.9~12.13 |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练习 | ||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练习(2) | P75第8题 | |||
机动(1课时) | P75第9、11题 | |||
机动(1课时) | ||||
16 | 12.16~12.20 | 整理与练习 | P75第14题 | |
整理与练习(2) | P85第12、13题 | |||
机动(1课时) | ||||
机动(1课时) | ||||
17 | 12.23~12.27 | 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1) | ||
数的世界整理与复习(2) | ||||
图形王国整理与复习 | ||||
统计天地整理与复习 | ||||
应用广角整理与复习 | ||||
18 | 12.30~1.5 | 期末综合复习 | 元旦放假 | |
19 | 1.6~1.10 | 期末综合复习 | ||
20 | 1.13~1.17 | 期末检测
期末考试 | 1.20放寒假 |